工联网消息(IItime)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应用,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9月13日下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论坛谈到,当前5G相关的可大规模复制的成熟应用相对较少,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尹浩建议,应分业分类施策,加快5G应用规模扩散,推动5G个人应用创新,加快用户迁移,提升5G服务质量。此外,还应当推动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有实力的行业信息化企业共同培育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9月13日下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我国数字贸易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数字经济不仅重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通过增强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等途径,对服务贸易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在“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论坛”发言中称,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传统贸易活动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端载体、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在参与全球贸易过程中,发展数字贸易有利于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激活数据要素市场。
张峰称,我国数字贸易正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近3.6万亿,同比增长1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对接下来进一步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张峰建议,应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掌握发展数字贸易的自主权,积极为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激发自主创新活力,抢占数字贸易制高点。
在数字人才培养方面,张峰建议,加强数字贸易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促进形成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类数字贸易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此外,张峰还提到,要营造数字贸易良好生态。围绕技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集成数字基础设施、孵化生态等资源,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特色数字贸易应用场景。同时,强化全球数字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和合作框架制定,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共商共建高标准平衡包容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推动形成共识,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全球数字市场的互联互通。
“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走向整合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以《5G规模化应用与思考》为题带来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将数字经济关键要素总结为三点:一是数据是数字经济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二是现代信息网络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三是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TC)是数字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和战略的选择,也是提高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方式。”尹浩表示,不同的行业纷纷围绕这一浪潮,启动了新一轮数字化的转型,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走向整合,在我们改变数字世界的映射状态时,物理世界的对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也就是整个地球的万物都可以用程序来控制,“万物控制”或将是业界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谈及5G与数字经济关系,尹浩称,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也是新基建的核心,自然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5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跨界融合,也推动数字化转型。
尹浩表示,5G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融为一体,产生了超过单一技术的赋能效应,5G强大的网络可以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把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在网络空间下进行聚合。
可大规模复制的5G成熟应用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全球5G行业应用处于发展初期,正逐渐进入快车道,相关应用已在多领域落地应用,示范项目众多。
尹浩介绍,5G行业应用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化生活三个方向开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组织机构重视在其运营中实施5G技术的潜在好处,工业互联网、文体活动、医疗健康、智慧交通是5G应用较为集中的领域。
从国内来看,尹浩称,我国5G网络建设遵循“适度超前”原则,有效支撑5G银行用规模化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313.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7.5%,地级市和县城的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
“但当前5G相关的可大规模复制的成熟应用相对较少,还需要积极探索应用,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尹浩称,从需求侧来看,5G典型应用大部分处于生产制造等外围环节,难以进入控制类核心环节;5G应用多集中于龙头企业,受投入资金、数字化水平等影响,中小企业参与度不高;行业企业对5G规模化应用仍有顾虑,主要体现在对行业数据、运维掌控权,网络的稳定可靠性等因素存在顾虑。
从供给侧来看,尹浩表示,5G行业应用仍面临高成本的困扰。行业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造成芯片、模组、终端、行业网络设备定制化成本高,多种商用模式正在形成。而5G上行数据速率、定位等难以满足工业现场需求。此外,5G共性技术有待加强,缺乏融合标准体系,适应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政策环境需完善。
建议:适度超前部署,夯实基础设施底座
如何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保障与支持?
尹浩建议,接下来应坚持适度超前部署,夯实基础设施底座。具体而言,应持续完善5G网络覆盖,进一步做好覆盖延伸至农村、边疆,加快推动5G在重点场景的深度覆盖;开展面向公众和行业的网络质量监测,打造5G高质量服务能力。同时推动5G行业虚拟专网重点行业覆盖,推进5G与传统设施融合建设。
“行业落地时,应分业分类施策,加快应用规模扩散。如推动5G个人应用创新,加快用户迁移,提升5G服务质量;分类施策拓展行业广度,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复制;加快融合终端落地,推动5G工厂建设走深走实。”尹浩称。
尹浩还提到,要增强主体能力,畅通生态融通的渠道。例如,引导电信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等提升面向行业应用的生态服务和管理能力;推动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有实力的行业信息化企业共同培育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信息通信业和垂直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5G融合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