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两会访谈|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 求是网
  • 2025年3月12日 11:24

工联网消息(IItime)

继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求是网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进行了专访。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低空经济正快速崛起,成长为万亿级产业新赛道。请您介绍一下背后的原因。

伍爱群委员: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区域探索走向全国布局,发展速度很快,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11月,我国通用航空企业达到744家,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5.7万家。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应用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化通航产业成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有望很快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等多重因素叠加驱动的结果。

一是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以及加快推进空域管理改革、统筹规划低空经济发展、推动空域分类管理和试点开放、简化通用航空飞行审批流程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实施,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制度保障。

二是技术突破驱动应用场景持续扩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蜂群技术、5G-A通信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推动低空飞行器智能化、规模化应用的前提。我国在电动系统领域起步早,2015年由杨凤田院士担任总设计师的锐翔电动固定翼载人飞机就已经取证,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5年。并且随着无人化、绿色化、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纯电驱动成为短途运输机型的主流技术方向,通用航空业有望像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迎来“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三是产业链协同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低空经济涵盖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保障体系等各领域,联动电池、新材料、通信等上下游产业,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充换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保障体系正逐步建立,相关企业运营成本明显降低。

四是社会需求与资本关注双向增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物流效率等需求不断驱动低空经济商业化过程提速,人们对空中交通、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接受度显著提高,从“小众技术”向“万亿产业”的转变正在成为现实。与低空经济相关的资本市场持续火热,产业基金、风险投资涌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等领域,地方政府联合社会资本成立专项基金,多家初创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整合进程加快,技术与资本的正向循环已经形成。

求是网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您是怎么看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这个问题的?

伍爱群委员:

首先要全面系统地把握低空经济的内涵和要求,规避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要注重“软硬结合”。在飞行器研发制造等硬件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同步加强低空交通管理软件系统、数据服务平台、相关政策法规等“软基建”的建设。尽快完善低空经济立法,明确责任主体和风险分担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商业化进程。比如,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与行业生态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产业基金引导,通过专项债、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另一方面要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防止资源浪费、资本无序扩张。再比如,要注重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引导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一线城市可以更多聚焦技术创新和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一些中西部省份可以在农业、旅游等领域落地低空植保、旅游观光、灾害监测等应用场景。

其次,发展低空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重把握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应用场景的梯度化培育。短期看,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法规逐渐完善、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低空观光等应用场景正逐渐形成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将率先实现商业化破冰。例如,深圳、上海等地已开通城市空中游览航线,张家界、黄山等景区通过无人机编队表演实现文旅融合升级。中期看,无人机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刚性需求场景进一步深化。例如,云南贵州一些山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可以使成本降低60%左右。长期看,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的成熟,城市“打飞的”通勤、跨城低空客运将成为可能。例如,上海至南通低空载客航线试运行,将3小时车程缩短至30分钟。此类场景的实现需要加快解决空域精细化管理、适航认证等系统性难题,一旦落地将极大改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二是技术迭代与成本革命。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有望改变传统的燃油成本结构。据测算,成熟的新型电动航空器成本仅为传统固定翼燃油飞机的1/2、直升机的1/5左右,同时还具有低碳、低噪音、高安全性等优势。此外,随着5G-A通信、北斗高精度导航等技术的协同支撑,低空飞行器可在现有成本上实现厘米级定位与实时避障。例如,大疆无人机搭载的人工智能避障系统误判率现已低于0.001%。又如,随着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可模拟复杂空域环境下的流量调度,能够提前预判风险并优化航线规划,空域利用效率可提高30%以上。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还将有望实现电动飞行器500公里级城市间点对点的低成本运输,激活低空交通网络。

三是区域差异化布局。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可以聚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和城市空中交通试点,构建“研发—制造—运营”一体化生态,通过政策先行(如专项产业基金、空域开放试点)和技术外溢形成辐射全国的标杆效应。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尤其是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净空条件和空域条件限制更小,可优先发展农林植保、灾害监测等应用场景。例如,广西等地利用无人机巡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灾害,响应速度提升4倍左右。要注重政策协同和基础设施下沉,引导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低空起降场、通信基站等“普惠型”基础设施建设。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