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保障支持政策不断档: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 中国工业新闻网
  • 2025年1月10日 15:08

工联网消息(IItime)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和全国各地各部门发挥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紧下达支持资金、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做好宣传解读,努力把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真正落到实处。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推动“两新”工作具体落实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断完善“两新”实施机制。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分配方面,2024年加力实施时综合考虑了各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测算确定了各地资金分配规模。同时,充分考虑到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已经预下达了2025年第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在组织实施方面,优化政策参与门槛,一视同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两新”活动,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企业垫资压力;优化补贴申领流程,尽可能减少消费者信息多头重复填报等问题,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更加便捷地直达每位消费者。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把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各地执行情况作为新增的一项因素,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目的是向2024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有所倾斜。赵辰昕表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资金总规模比2024年有大幅增加,经过测算,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能够充分保障“两新”政策顺利接续实施,特别是能够充分保障好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补贴需求。

全国“两新”工作四个“效果明显”

2024年,在“两新”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动之下,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努力探索,“两新”工作实施情况可以概括为四个“效果明显”。第一,激发消费活力效果明显。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从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超过50%。全年国内零售量达到1100万辆。2024年7月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推出之后,8月份全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由前一个月同比下降2.4%,迅速转变为同比增长3.4%。此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9-11月份分别同比大幅增长20.5%、39.2%和22.2%,激发消费活力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拉动投资增长效果明显。2024年仅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4600多个设备更新项目中,工业、用能、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设备更新量就超过了200万台(套),我们初步估算,在“两新”政策综合带动下,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可达2000万台(套)以上,有力拉动了相关领域设备工器具的投资。

第三,促进产业升级效果明显。“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生产快速增长,2024年11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接近50%;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装备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1%、10.7%和8.8%。

第四,支撑绿色转型效果明显。“两新”标准提升行动已经发布了能耗、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标准168项,2024年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达到1.1万余个,1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根据实物工作量和节能降碳效果。根据测算,2024年“两新”政策落地形成的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赵辰昕认为,在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四个“效果明显”充分证明“两新”政策实施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

实际上,全国“两新”工作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也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赵辰昕表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通过部际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拿出办法推动解决,进而不断改进工作、提升工作效果。2025年,要加力扩围实施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做了充分准备。在政策设计上,更加注重针对性。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保持现行“两新”工作格局和政策体系总体不变,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情况和问题,会拿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落地实施上,更加注重及时性。提前召开政策培训会、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提前制定各领域实施细则、提前搭建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各项政策都能够平稳衔接和接续实施好。

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支持“两新”工作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事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中长期的固本培元。赵辰昕表示,2024年7月之后,国家专门拿出一部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一步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这在过去多年是首次。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文件后,财政部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及时拨付地方,确保“两新”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密切跟踪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按已审核通过金额计算,中央财政安排的150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基本使用完毕,部分地方在提前用完中央资金额度后主动发力,增加安排地方资金,保障支持政策不断档;1500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资金按项目法分配,财政部已经将资金全部下达地方,并明确到具体项目。目前,财政部和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梳理2024年“两新”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的总体情况,并做好资金清算的前期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2024年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大支持力度,丰富支持手段,放大撬动效应,构建大规模设备更新长效机制。一是扩围提标。“扩围”方面,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3个领域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在国三排放标准基础上,支持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中,增加水稻插秧机、田间作业检测终端等6个农机种类。“提标”方面,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平均每辆车补贴额由6万元提高至8万元;提高采棉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单台最高补贴额增加2万元。

二是加力贴息。对符合条件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相关的银行贷款本金,在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额外贴息,进一步放大资金撬动效应,切实降低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设备更新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着力完善贷款贴息项目申报、要件审核、清单推送、资金发放等全链条实施机制,切实提高企业获取优惠政策的便利度。

三是优化流程。一方面,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继续采取“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方式进行筛选把关,简化申报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在支持重大项目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设备更新,更好地激发园区和中小企业积极性。

四是深挖潜力。对标技术、能耗、排放、安全等标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设备淘汰等指导目录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存量设备评估诊断,分领域分行业明确设备更新目标任务,加强项目常态化储备;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动存量设备应换尽换,更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2024年,我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了积极成效。从政策成效看,可以用“三促进、一提升”来概括。一是促进了消费增长。二是促进了产业升级。三是促进了绿色转型。四是提升了生活品质。比如,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超过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八大类家电产品5600多万台,带动销售额2400亿元。比如,家装厨卫“焕新”带动销售相关产品近6000万件,销售额约1200亿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带动新车销售超过37亿元。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通知已经印发,商务部将重点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出台细化措施,确保政策可操作、可实施。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政策更便民、更高效。三是加强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覆盖面。

赵辰昕强调,2025年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目前总体考虑是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撬动效应、深入推进“四大行动”。第一,加力推进设备更新。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进一步将更新换代潜力大的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一并纳入补贴范围;专门安排一部分资金,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放大资金撬动效应,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补贴标准。

第二,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统一规范全国汽车置换更新最高补贴限额;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2024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考虑到居民家庭的实际需求,将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最多补贴1件增加到3件,特别是顺应群众期待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继续大力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第三,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继续支持高水平循环利用项目建设,规范二手商品交易,加快再制造产业升级;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行反向开票制度,实现增值税进项抵扣,降低回收企业税负压力,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税收秩序,包括实施再生材料推广应用专项行动,支持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的应用比例。

第四,充分发挥标准提升牵引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重点行业和重要设备、技术、能耗、排放等指标要求,2025年底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个部门通过努力,按期完成“两新”领域全部294项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的任务。同时,强化标准执行监督,提升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继续扩大能效和水效标识实施范围,组织遴选产品设备能效和水效“领跑者”。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