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是我国对全世界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作出了庄严承诺,更是我国在发展方式上深刻变革的起点,标志着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迈向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年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提出,吹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体现。“双碳目标”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体系转型等多维度举措,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年来,我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承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能源领域,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攀升,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截至2024年7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16.8亿千瓦,较2020年底激增7.5亿千瓦。其中,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跨越12亿千瓦大关,提前六年半达成2030年目标。在青海,我国建成了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达到50吉瓦(相当于5000万千瓦)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每年可产生约800亿度电。而在东部沿海的多个省份,海上风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风车的转动,海风转化为电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当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新能源汽车随处可见,从政策补贴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消费者认知的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超过了50%,首次完成了对传统燃油车的赶超。同时,多地均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成支柱产业来发展。安徽将汽车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各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重庆以121.4万辆汽车产量荣登“中国汽车第一城”,距离自己提出的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而在工业领域,我国加快了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积极推动绿色化改造。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节约化石能源消耗约3.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9亿吨。我国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节约了化石能源消耗。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我国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也大幅增加,以2020年为例,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达到55.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约3.8亿吨。截至目前,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近510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超600家,这些工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了工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展望未来,双碳四周年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我们迈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未来的新起点。让我们不忘初心,以更昂扬的斗志,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环境治理交出一份闪亮的中国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