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工业互联网标识正以“数字身份证”的角色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这一被誉为工业互联网“神经系统”的核心技术,通过赋予每个物理实体和数字对象唯一编码,实现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的数据精准互通。
标识解析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基础设施
2024年以来,随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全面实施,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7个行业,服务企业超51万家,标识注册量突破6750亿,形成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供应链数据共享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在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赋能消费品提质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基础设施。
在红牛公司,工业互联网标识大规模应用于产品防伪、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瓶身二维码进行产品真伪查询,有效保护了企业品牌和利益;在广西柳工集团,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和智能制造经验积累,为各类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辐射产业链上下游上千家供应商及经销商。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将标识解析体系和AR智能交互相结合,帮助进出口机床销售行业实现异地协同,让海外客户“身临其境”完成参观考察,协助进出口企业获得订单;浪潮云洲与泰尔英福联合打造的“数转大师”产品,助力平阴玫瑰产业链数据贯通,使得鲜花采收效率提升30%,加工产线综合效益提升30%,结算效率提升90%,全产业综合产值3年内增长30亿元。
消费品行业的标识应用也形成规模化效应。白酒、医药、食盐、羽绒、日化等消费品细分领域企业积极参与消费品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上线运行消费品领域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4个,累计接入消费品企业1.2万家,覆盖消费品行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
标识解析正从产品设备层的“单点亮化”,向设计、生产、物流、服务全流程的“链条贯通”进化。这种进化的本质是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当大足五金的刀具、茅台的酒瓶、柳工的机械都拥有“数字身份证”,产业数据才能真正突破企业边界,形成驱动效率变革的数字“血液”。
星火・链网搭建全球数字信任桥梁
随着“星火标识×”生态合作产品授权计划的启动,标识应用正加速向跨行业、跨地域渗透。该计划将围绕生产质量管控、供应链协同等场景,筛选100家企业,500款优质的标识应用产品,打造一批覆盖产业链供应链、消费品、数字医疗、绿色低碳、安全管理、城市数字化、产业集群等重点行业和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标识应用规模化普及和标识“贯通”千行百业。
与此同时,新的杀手级应用也在不断涌现。例如,依托标识构建我国自主产品数字护照体系,打造全国首个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中心,聚焦“数据模型、数据采集、数据标识”三大护照生成过程,以及“注册、存储、核验、应用监管”四大护照管理过程,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汇聚、存证和数字化交付。
这种“标识+”的创新范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规则。全国工业设备安全标签体系在无锡、南京等地的试点,通过为联网设备赋予唯一安全标识,实现关键场景下的身份核验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有效保障工业设备的安全可信接入和协同管理;而星火・链网作为自主区块链基础设施,已在全国部署32个超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150亿,日均解析2.3亿次,其构建的跨境数据网络在东南亚、中东落地节点,为“中国制造”出海搭建了数字信任桥梁。
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标识解析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数字时代的产业信任体系,让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有了真实的“转换器”。当每个产品、设备、流程都拥有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当数据在标识体系中自由流动并创造价值,这场由标识驱动的革命,不仅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更在重塑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