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焦点图 >> 正文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国经济网
  • 2020年6月22日 10:52

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其承担更多的是“赋能者”角色,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和解决方案。

应该看到,单一企业难以完全建成一个完整的平台,需要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共建平台。同时,工业互联网将加快中小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转型升级,使企业能够通过平台力量连接全球资源,实现质的飞跃。展望未来,通过合理有效运用工业互联网,一家小型企业都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

主持人:

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将对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哪些影响?

谭建荣: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将带来四大技术转变:从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物联网技术,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增强现实技术,从网络计算技术发展到云计算技术,从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以此带来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生产型企业效率会显著提高,精益生产的地位越发凸显,制造业资源向高端加速集聚。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构建数据驱动的工业生产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对制造体系带来重大变革。

一是构建开放、智能的创新范式。工业互联网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创新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充分利用社会化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此外,工业互联网正培育形成数据、模型和知识驱动的智能研发,突破传统单纯依赖理论和实验的创新过程,大幅提升创新效率,同时实现设计过程的自主化和最优化。

二是形成精准、柔性的生产运营体系。工业互联网推动形成基于数据和知识的精准化制造,实现加工过程、设备运行、生产管理与企业运营的最优化决策和自适应调整。同时,通过各类系统、数据的全面互通,工业互联网不断提升生产的柔性水平,实现设备的适应性与生产能力的敏捷组织,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不同类型生产要求。

三是构建基于平台的新型协作关系。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汇聚连接设计、生产、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各类制造资源,开展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创新,全面赋能合作企业,形成对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全面支撑,促进行业共生共赢。

四是创新商业和服务模式。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实现以需求为中心的价值创造变革,催生出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形成工业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大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蓬勃发展。

五是推动融合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工业互联网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通用目的技术特征,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在制造业的广泛深入应用,将深刻改变生产要素构成、投入产出比例、生产关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持续深度优化。

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邵柏庆:作为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拥有巨大价值。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业务模式及流程创新、驱动生产管理、驱动产品设计和运营维护,或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一是有利于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二是有助于实时洞察提升绩效,三是有利于提高运营决策效率。

主持人:

如何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并力争实现赶超?

谭建荣: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仍然客观存在,未来需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

第一,加强底层技术研发。发展多任务协同技术与交互控制技术,通过云平台系统的数据实时交互、信息实时反馈、控制实时响应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本身的赋能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不同场景下应用开发能力,围绕大数据驱动下的远程运维、深度学习技术,完善基于工业互联的应用功能。发展多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案优化决策技术,通过云平台将工业软件系统、车间云与智能工厂等整体通盘考虑,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统一的顶层设计和生产过程管理。

第二,构建网络安全屏障。全力打造稳定可靠的工业通信网络,保证工业互联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加强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对现场总线标准、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逐步实现统一标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控制系统,让工业控制系统安装上“中国大脑”。

第三,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力度,形成一套覆盖各个行业、衔接各个环节、适合多种场景、实现不同功能的工业应用软件系统,营造一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开放生态。引导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工业互联网覆盖,使企业从自动化全面转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着力打造一部分工业互联网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力争在尖端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的“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要素驱动下形成的新设施、新模式和新业态等方面。为加速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除继续夯实共性基础条件外,需推动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新”环节,实现突破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企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这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落地的关键抓手。我国拥有量大面广的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面临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应进一步强化企业数字化基础,开展以生产现场网络改造、上云上平台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普及行动,同时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探索。推动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能力等资源要素的打通汇聚,带动中小微企业价值共享和产业链协同优化。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开展金融、保险、物流等跨领域融通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数据智能服务、产融结合、智慧物流、平台经济等新服务业态。

二是充分发挥创新性技术的突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5G、边缘计算、工业智能、工业区块链等创新性技术,突破一批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创新性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培育一批典型应用案例的应用模式。推动创新性技术与工业技术解决方案的融合,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与工业软件的结合,实现工业软件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工业软件功能基于平台的灵活调用,以此培育构建创新变革的新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三是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这是支撑实现网络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和开展业务融合创新的基础。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通信企业联合开展5G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试点示范,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构建融合的创新生态,通过联盟、创新中心等平台为运营商、工业企业、设备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桥梁,积极构建融合应用推广平台。加快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推动新产品研发生产,降低建网、用网成本。

四是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这是支撑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基本保障。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快突破传统打码采集的读写方式等入口难题,通过主动标识实现标识对象与平台的快速自动连接,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低成本化。在应用推广方面,结合供应、生产、流通等环节和不同场景,重点打造与行业深度结合的规模化应用。在绿色生态方面,依托产业组织开展测试床、技术研究、标准研制等工作,培育一批软硬件研发、系统集成、二级节点建设技术服务商、安全厂商等。

五是深入挖掘工业大数据要素资源潜力。这是实现数据驱动下智能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工业互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普遍存在大量工业数据未充分采集,大量工业知识和模型未完全实现数字化的问题,由此,亟需解决上述重大问题。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在我国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步入产业化融合应用发展的关键时刻,亟需凝聚合力,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创新。

编 辑:向坤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