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焦点图 >> 正文
华为工业互联网总监: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 2020年6月22日 09:33

工联网消息(IItime)

华为公司在做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一直有两个角色。首先我们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在高端制造领域,我们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生产线,自己的客户价值流。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一个ICT技术供给企业。

这两个角色注定了我们对于制造业数字化或者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

1、如何看待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新趋势下,企业应该如何转变?

3、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工业互联网

如何看待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五代技术浪潮,每一代技术浪潮发展周期是50到60年左右。这60年周期中,前30年基本上是技术本身在发展,后30年是技术应用推进。现在进入了信息技术阶段,前30年也有大量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包括亚马逊、谷歌、IBM、Twitter。后30年这些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数字转型,逐步深入供给侧,持续闭环效能。各行各业如何抓住这波数字化的机会,使自己的业务更加高效,更进一步的优化?是目前各行各业的企业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

回到工业体系来看,过去30年,工业其实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企业自动化的水平,信息化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随着技术逐步演进,特别通过工艺信息化,基本上达到了饱和。进一步再投入巨大的资源,最终获得的收益或者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和日本,制造业、工业的发展脉络、发展曲线,在下一步会将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包括现在非常多的柔性制造。这是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领域。

回到微观领域,过去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解决的都是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打通的问题,也就是企业业务管理处理。数字化是企业各个数据流、人才链、业务流和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把分布各个领域的触点作为行业知识,通过行业知识分析优化之后,再步入这些业务流,从而使得企业核心业务流进一步提升,最基本的动力就来自于生产力工具变革。通过数字技术,让这些知识赋予生产工具,产生一个新的生态。

我们通过与国内外产业伙伴大量交流,发现工业体系系统架构非常关键。这个系统架构基本定义了工业体系现在的产业分工,但是面临新的诉求,特别是小批量、多品种,甚至数字支付、数字孪生等等新的要求之下,传统的工业模式越来越难满足。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很多组织在讨论这个架构如何满足新的多品种产业链需求。另一个层面,工业信息化面临很大的挑战,包括它的支配,风险巨大。一系列系统性的架构看到国际领先的用户组群、产业族群,都在探讨下一步的工业架构如何演进。

回到一个具体的企业,以矿业集团为例。即使这个矿业企业规模、扩张、产量、产能越来越大,已经做到全球Top1和Top2的级别。但是它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第一,整个企业运维管理挑战非常巨大。

第二,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传统企业的处理能力适应不了。

第三,如何用新的方式进行优化,也是面临的一个新的思路。

一个企业的核心主流都是围绕创造价值的产品链、产品流,以及客户价值链,大企业的资产链。大部分企业都面临三链如何优化的问题。

面对产品链,现在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推出更多样化、更智能化,以及更好、更易用的产品,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的优势。

面对价值链,企业一方面面临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诉求,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平台模式接近用户,使得更了解用户的需求。

面对资产链,资产链里面的资产如何通过数字化、增值服务,对业务模式有一个升级状态。

整个三链应用过程当中,产品、产线以及公司都在探索数字孪生技术,配合一个产品线的设计态、生产态,所有全要素优化。另一方面应用主流的数据主线,通过数据主线把原来的模式通过开发出来的主流软件进行优化。

我们基于三链看看企业在技术架构的演进需要适配企业在新产业下的发展需求。

第一,对于工业企业,首先要满足兼容现有系统,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因为大量的企业大部分技术已经投入进去了。

第二,优化使能,工业三条链、三条流即生产流、价值流和资金流。如何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迭代优化三链条,使得每一条流都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面向未来的平滑演进,快速融合应用,敏捷开发问题,企业的应用也是需要考虑的。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尝试性跟很多行业客户伙伴交流。针对很多的工业或者行业,特别是结合现在经济下行形势下,如何针对下一步基础设施,进行我们的设想。

首先传统上大部分企业都具备自己的基础设施,每个企业基本都在参与这次“新基建”。

基于数字知识之上,我们提出了未来所有面向企业的三条流,价值流、创新流和客户流。首先针对很多跨行业或者跨领域的一些数字平台,是可以服务于产业集群的。很多行业知识富集的企业,行业集群,大部分会越来越多沉淀出行业的数字平台。以高铁、飞机设计为例,这种行业的数字平台更多的是通过跨行业的研发协同,这种模式会越来越多。未来大部分制造型企业也在提制造服务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制造大部分都是在本地完成生产制造过程,未来会存在制造能力的共享、孵化,这变成一个行业的外溢能力。

以上是我们对整个行业基础设施未来远景基本设想。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未来我们看到技术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一,联接。过去在各行各业存在很多种联接,面向未来,行业对连接的诉求是增多,而不是减少,联接的对象种类更多。除了机器、装备、传感、人之外,还有更多的像工艺材料都可以连上来,数量也非常庞大。

联接的协议也是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协议都是千差万别。再就是联接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像人的联接。人对联接感受是比较低的,但是对于机器来说,它要求时延更低,可靠性、确定性、安全性要求更高。

大部分企业对于联接专业性是不具备的,面向行业联接更多的是要求网络能力、易用,更好的是简单的维护就能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

面对这种诉求,我们发现联接未来几乎有四种形式。一是New IP,从协议层和未来统一;二是5G,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推;三是F5G,面向光的,光进入一个机器;四是自动驾驶网络。

第二,智能。现在AI大部分有点贵,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门槛有点高。未来AI会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多样性的计算——面向传感的,面向终端的,面向边缘的,面向中心的都是不太一样的。未来这种多样性的计算架构是满足不同场景的经济效能最高,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计算模式。二是普惠性的,随着AI深入各行各业,首先在人才知识结构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培养跨界人才,要懂AI、懂业务。将来AI会越来越渗透到各行各业,无论是从易用性还是从成本上来讲,都会满足行业的需求。

编 辑:向坤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