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发展工业互联网,面临哪些悖论?
  • 东方国信马龙
  • 2020年6月22日 11:58

工联网消息(IItime)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推动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工业互联网再一次成为了市场与媒体关注的焦点。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来说将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提高生产、管理和销售水平。而企业水平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量的增加。这是最显而易见、但却最具悖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

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在当今中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还远未实现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工业产能过剩已日益严重;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目标或最后实现的结果,是提高了工业产品的产量,那岂不是说发展工业互联网加速了工业的产能过剩,这难道不是与我们实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初衷相悖吗?

二是质量的提高。这是最希望实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

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导致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进而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换代。

但我们仍需注意,升级、换代后的产品是否还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是能耗的降低。这是最受欢迎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

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工业能耗的降低,即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不二选择。

四是从业人员的减少。这是最有可能、但又最难接受的工业互联网成果。

效率提升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在相同生产条件下,会减少从业人员的人数,进而降低企业成本。但在中国(即使是欧美),工业都是实现就业的支柱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人们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工业互联网也不例外,如何避免工业互联网推进过程中,导致的工业产品产能的过剩;如何消化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就业人员减少等问题;如何面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这些悖论,都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拿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工业互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有三种相应的策略与之呼应。

一是为了确保质量提高和能耗降低,其核心就是要解决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存在的问题。

工业生产的产品既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能力,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也给社会及工业从业者带来了生理压力和安全压力。这些都需要借助工业互联网予以更好地解决。

按照业界的总结,在制造环节企业痛点有九大类42项之多,包括研发设计5项、企业管理4项、采购及供应管理4项、生产管理5项、工艺管理6项、质量管理2项、生产设备管理5项、能耗环保和安全管理5项、售后管理6项。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力的主战场。

二是为了避免工业互联网推进过程中,导致的工业产品产能的过剩,就需要在推广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中行之有效的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的基础上,更需要依托工业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具备制造“新兴产品”的能力,其核心就是要让企业创造出更加创新的产品。

“新兴产品”是什么,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正如凯文·凯利所言“最伟大的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我们知道,若工业互联网不能创造出更加创新的产品,它还不是一次革命,只是一次革新而已。

三是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就业人员的减少。这就需要工业互联网将工业与当下人类、特别是年轻人愿意从事的信息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相结合。以此,产生“后浪”愿意从事的工业形态。

信息型工业。在壮大传统信息产业的同时,实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从工业企业转变为信息企业或培育出信息企业。

服务型工业。如“工业电商”、“工业快递”、“工业外卖”等,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水平,通过互联网随时分享其他公司的同类备件的库存等等。

金融型工业。如“工业的蚂蚁金服”、“工业的微信支付”等等,将工业的人、物、数等转化为与金融相关的产品,提供各式各样的应用和服务,实现工业从通过产品挣钱转向产品+服务+数据挣钱的模式。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对已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工业,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改造、提升,进而实现工业的重生绝非易事。这不但需要进行大量细致入微的实际工作,更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充实理论,确保工业互联网工作的顺利推进。

编 辑:向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