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制造 >> 正文
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抓手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
  • 难以滤清
  • 2021年4月28日 13:49

3.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及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支撑作用

(一)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

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至关重要。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发达国家开启“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进程以来,制造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劳动力就业人口中的占比份额的持续下降,以及服务业的占比份额持续提升,曾被视为是一个国家开启“后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在这一发展阶段,呈现以上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技术变革导致的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以及制造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演进所导致的产业边界模糊与制造业产品中服务增加值份额的上升。这种产业方面的变革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去工业化”,以及制造业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性的减弱。

实际上,虽然统计意义上的比重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但是,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石作用从未改变——高质量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扩张,依赖于制造业持续发展引致的丰富中间生产环节的服务化,以及上下游工程设计、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带来的大量相对高薪就业需求。同时,在制造业,特别是在复杂与先进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纷繁复杂的生产与服务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与技术改进,是引致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真正基础。“……历史上(甚至今天)几乎所有重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往往不是从纯科学或者一小部分天才那里来的,而是来自于广泛的工业实践和商业驱动的……”。只有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就业扩张、创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以及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当前,导致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农业或者矿业直接转向了服务业,或者仍将自然资源与初级农产品出口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实际上,虽然大力推行第三产业服务,建造旅馆、饭店、道路、景观台等一般基础设施都能够带来生产率的提升与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制造业产业链作为基础支撑,这种产业模式可能并不能够有效的引致知识的外溢,并保障技术创新的持续迭代与应用。

正如供给不能够自动创造与之相适应的需求一样,在没有制造业产业链基础支撑的条件下,技术创新可能只能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巴西是一个典型案例。早在2004年—2007年,巴西联邦政府就通过“产业技术贸易政策(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and Foreign Trade Policy;葡萄牙文缩写:PITCE)”设立了以《创新法(Innovation Law)》《税收减免与创新促进法(Good Law)》为基层构架的一整套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体系。但是,实际上在这一阶段巴西的去工业化趋势并未改变(详见图2)。

在缺乏制造业有力支撑的前提下,单一依靠完善的创新与产权保护体系,也无法真正提升巴西的综合创新实力——在一系列政策、法规与资金实施后,以ICT产品出口指数、WIPO创新指标为代表的巴西创新综合实力仍呈现出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详见图3)。发展实践表明,制造业是提高生产率和创造财富的最大推动力,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应成为全面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点工作。

                                       (数据来源:UNCTAD与WIPO;单位:ICT产品出口(美元))

(二)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依托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从产业链整体水平看,在全球处于中低端位置,在关键领域和环节存在诸多短板,部分领域产业链掌控力偏弱。在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链当中,其中有10类(占31.5%)产业属于对外依赖度高和极高范畴 ,部分产业链存在严重的“卡脖子”短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的外部形势,以及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刻不容缓。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深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重塑制造业全球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数据为核心、安全为保障,通过人机物泛在互联和数据互通,形成生产控制优化、运营决策优化、产业链/价值链优化三大智能闭环,进而推动实现全局智能优化(详见图4)。工业互联网也由此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随着其在制造领域的全面渗透应用,将带来制造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的全面变革,加速传统产业链重构和新兴产业链打造,进而有望推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与裂变。

首先,工业互联网构筑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泛在深度互联的基础,支撑构建全面互联制造体系链。即工业互联网将助力原有制造体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或绝对约束,为实现跨层级、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网络化协同发展奠定基础。它使得在跨地区范围内实时开展协同研发、设计、生产、营销、运维等成为可能,可以促进软硬件、创意等创新资源和各类制造资源广泛聚集与高效匹配,优化产业主体协作模式,重构协作链条及流程,将极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带动全产业链生产效率提升和价值增值。

其次,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中枢与载体,支撑打造全面信息数据链。即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形成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将有助于形成智能化生产、质量管控、预测性维护、资产优化、虚拟仿真等新的生产方式,做强原有产业,壮大产业链条,并带动产业链降本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形成数据驱动下的创新发展,加速制造知识和经验的沉淀以及跨界融合创新,催生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以及新型工业网络、云化工业软件等新兴业态,带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在制造领域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链整体价值规模。

最后,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助力打造安全可控制造链。即工业互联网自身发展,一方面将倒逼制造业重点和基础领域发展提速,推动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工业装备等加快升级演进,促使芯片、操作系统、算法/模型、数据资源等成为全产业通用支撑要素,弥补产业链短板,带动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将促使制造业裂变形成新兴产业,拉动新型工业网络、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加速产业化,推动形成产业新链条。假以时日,工业互联网在上述“补短板、强弱项、促新兴”等方面的潜力将不断释放,在弥补产业链条短板的同时形成对新链条发展的引领,增强产业链掌控力,进而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

4.利用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策略建议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的外部形势,我国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时,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界限,强化对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的统筹布局,从提升工业互联网供给能力和市场应用着手,加大制度和要素投入保障,持续增强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能力,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产业链,引导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稳步提升。

首先,统筹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发展布局,形成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顶层设计。重点是发挥政府在发展方向、融合创新、国际化拓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强化央地协同、行业协作、企业联动,体系化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

一是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情况,根据重要性、对外依存度和自主突破所需时间等,制定产业链现代化分阶段路线图,明确各阶段推进目标、重点、举措;引导各地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和产业集群基础,找准自身突破口和着力点,积极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力争形成“全国一盘棋 地方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链现代化推进格局。

编 辑:靳帅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