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产业 >> 正文
解析产业互联网的基本架构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0年6月1日 10:05

工联网消息(IItime)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于2012年由通用电气提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光靠制造已不能赢得未来,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智能制造的两个依托,一个是包括先进装备、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在内的工业制造技术;另一个就是包括智能传感控制软硬件、新型工业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即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

工业互联网对智能制造在决策、运营、生产、商业模式上都能起到支撑作用。

决策层体现在通过异构数据的整合和实时分析,帮助企业智能决策;运营层体现在通过企业内信息集成和企业间供应链的集成,帮助企业提高研发、管理、物流和供应链上的效率;生产模式上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提高产能,缩减人工和管理成本;商业模式上可以支撑企业开发互联的智能产品和服务。

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从 2016 年 8 月的 1.0 版本演变到 2020 年 4 月的 2.0 版本。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0 版本

从业务架构角度看,工业互联网由网络、数据和安全 3 大要素构成。

数据:驱动智能化工业的核心。

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采集工厂、车间等的运营数据,集成处理后反作用于生产控制;

网络:工业数据传输交换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撑基础,尤其是5G的发展,给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和变革;

安全:工业互联网健康运行的保障,重要性在持续提升。

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于构建三大优化闭环,即优化生产运营决策的闭环,优化机器设备运行的闭环, 优化企业协同、用户交互与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 全价值链的闭环,并进一步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 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四大应用模式。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版本

2.0 版本继承 1.0 版本的核心,数据仍是其核心,见图 9.2-4,将其拆分成4个层面:产业层、商业层、应用层、能力层。

产业层的主要定位是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视角, 商业层、应用层和能力层的定位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视角。

旨在从上至下,企业能跟随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方向,调整自身业务架构和能力,提高竞争力;反之,企业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能向上推动顶层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图9.2-4

工业SaaS架构

把我们的视线从工业互联网的大生态圈中拉回来,毕竟整个架构的实现,落地时还要从每个企业入手,设想下, 如果我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我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改革,缩减成本,提高产能,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职责是帮助老板实现数字化改革这一目标。把线下搬到线上这是第一步,这一步早在10年前就开始做了。笔者询问过很多大型企业,基本上他们都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从销售订单到最后交货,但这些系统中好用的不多,主要原因有下面3个:

技术架构和方案太老,无法支撑现在的功能优化和迭代;产品缺乏规划,完全按照客户的业务定制,功能耦合性过强,错综复杂,现今不敢优化;以本地客户端为主,需要在PC上操作,不适用现场移动场景。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是:

优化原有系统,提高易用率。一方面产品设计更符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可支撑更多业务的迭代;另一方面使用门槛降低,很多信息化公司开始提供云服务,比如金蝶在传统his的基础上推出精斗云等一系列SaaS;将PC和移动端结合起来,多终端的结合能让整个流程触手可及,保证全程跟踪。遇到过铁路部门的一个客户,想要把火车的报修流程通过小程序实现,他们有自己的报修系统,但只能在PC上操作,这样维修工每次维修时都要全程录像,修理完后再去电脑上上传视频,以作为后续的追踪凭证,效率非常的低。利用大数据、AI、IOT等技术,扩宽产品边界,利用数据的价值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同时对接电商、金融等业务,开拓企业业务边界,实现顶层的产业互联。要想解决企业内、企业间的所有问题,肯定不是靠一套系统就可以满足的,我们来深入的分析下。

编 辑:向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