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12月23日,在陕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推进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进行了介绍。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数字化交付等方面已实现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
工业互联网将数据驱动及工业机理及智能科学进行结合,通过数字孪生包括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进行智能化的闭环,为整个全产业、全流程、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方法论。
李海花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标识解析体系又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其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类似于互联网领域的域名解析系统(DNS),是全球工业互联网有序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李海花提到,工业互联网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个部分。标识编码给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流程和虚拟资源赋予唯一标识,类似于身份证。而解析系统则可以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网络位置或相关信息的系统装置,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
同时,虽然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消费互联网类似,但也有所不同。李海花表示:“消费互联网的服务主体是人,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的范围更大,包括了人、机、物。”消费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DNS,而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则是标识解析。在服务能力方面,消费互联网只是人机互联,而工业互联网实现则是万物互联。从整体发展来看,消费互联网经过了30年的发展,当前全球拥有46亿用户,域名总量约3.65亿。相比之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则更加迅速。经过2年发展,工业互联网覆盖了全国9000多家企业用户,标识总量近100亿。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工业互联网中,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李海花提到,解决数据共享共用问题是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的关键目标。全球标识有多个标准,存在异构问题,所以异构的标识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只能自己解析自己标识。“每次的适配都是一个N2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国家统一的标识解析体系,来解决异构和N2数据共享共用的问题。”李海花表示。
据李海花介绍,从2018年至今,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与应用快速成长,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自2018年建设成五个国家顶级节点之后,目前已经有25个省市出台了标识解析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来开展产业布局。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标识应用不断深耕落地,目前已拓展了智能化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产品数字化交付等十大应用模式。目前已上线运行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85个,覆盖22省级行政区,包含船舶、集装箱、汽车、石化、食品、医疗器械等33行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企业接近1万家。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已近100亿,日均解析量超800万次。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趋势
会上,李海花还从围绕完善产业规范、拓展标识应用、构建标识生态三个方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展望。李海花表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与管理、监管密切结合。”为了规范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服务主体与许可规则,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包括管理的范围、职责、相关备案要求、服务提供者的能力要求及其他保障要求,后续各省通信管理局也将把标识管理纳入当地的监管范围。
标识应用正在不断拓展,技术深化融合,催生标识新应用的相关场景。李海花表示:“下一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进一步引导企业降低共享成本,打造开源的生态,促使产业升级,进行技术创新,把标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融合,最终实现标识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