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根据媒体对政务会见活动的公开报道进行统计,则会发现在过去的13个月里,青岛“一把手”会见企业家的次数超过了100次。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市委书记会见企业家,并没有严格遵循“对等原则”,许多企业的副总裁、副总经理甚至部门长,也照样能跟青岛“一把手”坐下聊一聊。
这种“顶格”逻辑,在市委书记的率先垂范下,已经不再“小众”,而成为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主线之一。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由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让企业家根据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制定政策蓝本,再由政府论证后出台;服务企业的效果如何,由企业家说了算,前期开展的“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工作,正在往常态化方向发展;同时,青岛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聘请中介机构帮企业申请政策兑现,并且约束政府兑现政策。如果无故不兑现,就要提起行政调解、行政诉讼。
让企业家舒服、成全企业家创意,青岛用“顶格”展现了“青岛态度”。而这种“青岛态度”,收获的便是青岛发展所需要的产业、资本等资源,比如前不久成功举办的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在疫情的形势下,为什么全球的企业家都愿意来青岛投资,这就不仅是创投风投的市场机会,更是营商环境。
时来天地皆同力,开放大势、工业互联网锐势、顶格协调阵势正汇聚成青岛奔涌前行的浩荡潮流。在这里突破的种种边界、迸发出的创意、碰撞出的机遇,都让乘势而上、化危为机的青岛,在世界地图上更加引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