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运营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 人民邮电
  • 2020年5月21日 10:50

工联网消息(IItime)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与产业生态,代表着未来技术与产业变革趋势,将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开辟新道路、拓展新领域。当前,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共识,发达国家与领军企业正加紧布局。我国既是工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开辟融合发展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既是协调推进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举。

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构筑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体系,实现万物互联,打通数据流动管道,筑牢数据驱动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计算能力弹性供给、灵活承载各类应用的平台体系,支撑数据深度分析与智能决策,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行业运行效率全面提升。

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要素资源供给。工业互联网极大地丰富数据资源供给,支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不仅激活海量沉睡的数据资源,同时还创造大量来自产品生产现场和使用场景中的新数据,为数字化转型引擎注入“新石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数字素养的劳动力提供支撑,这将促使学校教育体系与企业实训体系改革,全面加强新型数字技能培训与应用,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数字人才供给;工业互联网为创新全方位赋能,促进创新资源高效聚集,优化生态化创新范式,畅通科研与产业化通道,加速群体性创新突破与变革。

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持久可靠动力。工业互联网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通用目的技术特征,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广泛应用,将全面改变生产要素构成、投入产出比例、产业组织形态与生产关系等,引发产业结构深刻变革。一方面,推动数据驱动、智能优化的新工业范式加速普及,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催生供应链金融、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工业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延展产业价值链条,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提供关键动因。一是为“稳投资”提供关键抓手。兴建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将带来多方面的正向溢出效应,能够在逆周期拉动有效固定资产投资,托底经济增长,同时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二是支撑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在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逆势上行,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速达18%,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GDP总量增长做出直接贡献。三是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利税增长。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延伸价值链,降低经营成本,进而增强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增加有效就业,还能不断扩大税基,涵养税源,带来财政税收的同步增长。

工业互联网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探索活跃

向纵深推进仍面临系列困难与挑战

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加速驶入快车道,在技术标准研究、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应用普及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前行。首先,在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应用速度加快,程度加深。从广度看,工业互联网已在钢铁、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全面渗透,大企业通过集成方式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由单点应用走向系统化和智能化应用,提升数据分析利用水平。中小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更低的价格、更灵活的方式获取基础信息化资源,补齐数字化能力短板。2019年,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47.4%、49.7%、69.7%,超过35.5%的制造企业实现了网络化协同。从深度看,工业互联网应用已从生产环节向设计、服务等高价值环节延伸,“平台+保险/金融”等特色模式得到快速推广。“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不断拓展,全国形成“两区三带多点”探索格局。其次,数字化转型成效逐渐显现。工业互联网助力广大企业提质降本,带来显著效益。2018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其中工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18.3%,较上年提升1.09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9年,全国范围内超过22.8%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实践方面步入创新突破与集成提升阶段。25.6%的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此外,通过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厚植自身优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工程,当前阶段仍面临诸多障碍。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思路不够清晰。运用工业互联网开展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部署新设备、系统等,更是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目前各行业均有意愿转型,但都缺乏清晰思路与实践路径,需要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予以引导。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企业数字化水平低,面向网络化、智能化演进的基础相对缺失,尽管有强烈的转型愿望,但受自身人力、资金不足制约,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同区域、行业、企业间的数字化转型鸿沟十分明显,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三是企业数据资产积累普遍不足。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数据感知的初级阶段,底层设备与上层信息系统无法互联互通,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尚未建立。数据资源散落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导致数据融合度不高,难以挖掘潜在价值。此外,相关数据治理规则也尚未建立。四是工业互联网支撑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有待加强。当前供给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普遍存在关键技术能力欠缺、产品服务可用性不强、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根据相关机构调查,2019年建设投入在100万元以下的解决方案只占总数的31.4%,22.9%的方案部署成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且上述解决方案多是通用方案,既无法满足应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又使得供给方企业陷入投入高回报低的局面,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此外,由于缺乏标准规范,各类供应商良莠不齐,导致应用企业面临选择难题。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全面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面对今年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全面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建议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强化创新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一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网络,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开源社区等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共性技术研究与创新资源共享。二是重点支持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升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系统布局5G工业应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加强技术攻关与标准研究,促进设备、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集成共享。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工业互联网“双创”活力。

推进体系建设,提升供给质量。一是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建设,提升企业数据获取与传输能力。二是持续完善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推进二级节点和企业节点建设,加强标识应用推广。三是加快打造技术领先、能力互补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强综合型和专业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开发更多贴近行业实际需求的工业APP。四是不断丰富安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平台协同联动和数据共享,提升态势感知与主动防御能力。

突出应用实践,加快转型步伐。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实践方法论的研究与宣贯,引导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设备联网、信息系统集成等数字化改造,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二是通过开展试点示范评选等形式,鼓励各行业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加强案例宣传,推动成功案例/模式规模化应用。

充实资源保障,涵养产业生态。一是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与杠杆作用。二是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以“股、债、贷”结合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产融合作,促进产融信息共享。提高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工业互联网领域。三是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加大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编 辑:向坤
[1]  [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