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台 >> 头条文章 >> 正文
新基建风口下的工业互联网有哪些新变化?一文看懂工业互联网最新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 2.0)
  • 雷锋网
  • 2020年5月15日 10:46

工联网消息(IItime) 新基建风口下,工业互联网越来越热闹了。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 2.0 )》(以下简称“架构 2.0 ”)。架构 2.0 在继承版本 1.0 核心理念、要素和功能体系的基础上,从业务、功能、实施等三个角度重新定义了工业互联网的参考架构。

 

文档来源: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一、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意义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2.0 充分继承了体系架构 1.0 的核心思想。

一是突出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业务视图的数字化转型方向、路径与能力实质由数据所驱动,功能架构的网络、平台、安全服务于数据的采集、传输、集成、管理与分析,实施框架则核心回答了如何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提升现有制造系统的数据利用能力。

二是强调数据智能化闭环的核心驱动及其在生产管理优化与组织模式变革方面的变革作用。基于体系架构 1.0 提出的三大智能化闭环,体系架构 2.0 将其归纳为共性的数据优化闭环,体现其在工业互联网系统中无处不在的特征。这一数据优化闭环既可以作用于企业现有生产和管理,使之更加精准智能,也可以作用于资源配置优化与生产方式重构,引发商业模式创新。

三是以平台替代数据,重点体现 1.0 中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建模分析功能,形成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但功能内涵与 1.0 基本一致。

在意义上,主要有以下三点:

工业互联网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通过与工业、能源、交通、农业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网络连接和计算处理平台等新型通用基础设施支撑;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优化和产业链协同,帮助各实体行业创新研发模式、优化生产流程;正推动传动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再造,带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大数据分析等以更快速度、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拓展,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具体实现方式和推进抓手,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并形成智能反馈,正在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制造装备、工艺和材料的潜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加速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风险。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用工量,促进制造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 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是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 进而带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三是推进创新创业。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出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开放融通发展,在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全球产业生态能力的同时,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2.0 架构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2.0 包括业务视图、功能架构、实施框架三大板块。

 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构建了由业务需求到功能定义再到实施架构的层层深入的完整体系。

其核心是从工业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路径出发,指引企业明确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商业目标与业务需求,进而确定其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功能与实施框架。

二是突出数据智能优化闭环的核心驱动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在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虚实交互与分析优化中的核心作用,定义了其功能层级与关键要素,以此指导企业在设备、产线、企业、产业等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构建精准决策与智能优化能力,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三是指导行业应用实践与系统建设。

在充分考虑企业现有基础与转型需求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企业大量已开展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网络、标识、平台和安全的实施部署方式,指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系统建设和技术选型。

(一)业务视图

业务视图明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向、业务场景及相应的数字化能力。

 包括产业层、商业层、应用层、能力层四个层次,其中产业层主要定位于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视角,商业层、应用层和能力层则定位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视角。

四个层次自上而下来看,实质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业务的数字化发展并构建起关键数字化能力;

自下而上来看,实际也反映了企业不断构建和强化的数字化能力将持续驱动其业务乃至整个企业的转型发展,并最终带来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1)产业层:

“产业层”主要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主要目标、实现路径与支撑基础。

从发展目标看,工业互联网通过将自身的创新活力深刻融入各行业、各领域,最终将有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 面连接的新基础是关键,这也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

 基于这一新基础,一是一批以数据为核心,提供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数据管理、建模分析、应用开发与安全保障等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快速成长兴起,形成一个工业 数字技术的“新产业”,并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二是各行业纷纷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提升现有业务,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一系列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这之中既有数据智能对现有业务的优化提升,也有基于网络化组织带来的模式创新与重构;

三是伴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将在诸如网络众包众创、 制造能力交易、产融结合等领域涌现一批服务企业,形成数字化创新的“新业态”。 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共同构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也是工业互联网价值创造的关键路径。

2)商业层:

“商业层”主要明确了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化 转型竞争力的愿景理念、战略方向和具体目标。

从目标愿景来看,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企业应加快依托工业互联网来构建数字化转型的竞争优势,形成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新型生产运营方式、资源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 以支撑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为实现上述目标愿景,企业可通过工业互联网,从提升价值、创新模式和降低成本三大战略方向进行努力。上述三大战略方向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为若干战术目标,如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运营管 理、资源调配和交付速度等,这是工业互联网赋能于企业的具体途径。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各层级要素全面互联,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并形成智能反馈,助力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运营管理提升,加快市场需求响应与交付速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的提升优化。

编 辑:向坤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