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经济学家周其仁:错过消费互联网 不能错过工业互联网(附全文)
  • 佛山日报
  • 2020年7月20日 10:39

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风浪当它来的时候,讨论应对就已经晚了,最好的应对是平常把功夫做足。

这是华兴玻璃董事长李深华的经验。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去到华兴玻璃,了解到这家企业全国16个工厂在疫情期间没有一家停产的,全部都处于连续生产,包括他们在湖北黄石的1000个工人也是一天都没有停产。

因为玻璃行业本身就不能停,玻璃一旦窑炉开了就不能停。但是这么大的疫情怎么能做到不停?李董事长的回答是靠平常功夫,没有什么特殊功夫,靠平常功夫。

我们就请教什么是平常功夫?他说,你看我们这个行业窑炉一开就不能停,一停就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多少年来就练一门功夫,怎么样让市场需求的组织适应我们的产能,不是产能变动去适应市场,是市场需求来适应产能。

这一门功夫哪个学校教的?没有,是华兴玻璃在玻璃行业几十年,就知道炉子不能停,所以他们一定要均衡地组织市场需求。可是市场需求价格、对手、环境都在变动,为此,他几十年来就是练一门功夫:就是分散的管理需求,永远不把自己的产能压在某一个方向。

因为玻璃是一个应用场景广泛的材料,可以做药品,做饮料,也做酒瓶,也可以做建筑材料,玻璃的广度比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陶和瓷还要广泛,所以几十年来他们一定是每年都管理10到12个市场需求,哪个需求也不能过大,过大了他们就主动(把产能)停下来。

不是说你一有订单就开足马力,而是一旦一个需求的订单超过了全部产能的1/10、1/12就不接了。同时,华兴玻璃每年总是做10到12个不同的需求,研究这些需求在不同季节期间、不同经济高峰低峰之间如何对冲、平滑需求、互补等。

这多年练就的功夫,今年就让华兴玻璃厂做到在这么一个全球罕见的风险冲击面前,连续生产,一天都没有停。在黄石要开工要保持连续生产,地方政府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因为万一你出了问题怎么办?华兴玻璃就带着一套严密的方案过去,告诉他们这些工人放回家还不如我们集中管理,集中管理防疫效果要比他们回家强,同时还可以生产。华兴玻璃就带上自己的客户,一块去说动了黄石。最后他们很争气,华兴玻璃的黄石工厂开到现在都没出问题,全国16个工厂全部连续开工。

这是因为华兴玻璃多少年来就注意管理,工厂在全国要比较均衡地管理,要布局在不同的地区,北方、南方、东部、西等。包括工人招聘都不能集中一个地域,分开来。

听完以后,我就对这家公司很有兴趣,就找华兴玻璃的材料看,华兴玻璃董事长李深华念过初中,之后就到玻璃厂当学徒,就这样一个背景,然后他就不断琢磨、研究,等到改革开放出来办民营企业。

大玻璃厂有的是,怎么轮到你?他当时就挑大厂不做的小的需求,把它做好。有了小作坊以后,最欣赏李深华的一条是,他在任何时候都敢于碰硬,曾经有一条生产线,全国国有大玻璃厂都没有上过,他上了。那个设备当时他那个厂买不起,于是李深华拉了一帮研发人员进行研发,最后他们组装出来了,啃下全国玻璃生产线的硬骨头。

然后他们勇立潮头,别看华兴玻璃小作坊出身,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世界好的企业 、好的工厂,一套套的管理制度改革,于是华兴玻璃一家一家去求教,做精益制造,就去日本请专家。当时跟日本专家学习,华兴玻璃工厂光学扫地都学了三年,因为当时小作坊工作环境就不合格,一步步学 。

就像爬台阶一样,每年改。不是大动干戈,但是每年更新、每年更新,不断引进新的管理办法、先进系统。就在疫情期间,他们还在用了西门子提供的灯塔工厂的标准在改造工厂。

疫情前,西门子安排了几十位专家去看他的工厂,看了以后,李董事长讲了一句话,其实他还蛮自豪。他说西门子的专家看了华兴玻璃的工厂,讨论了几个月后,西门子专家认为,我们有资格跟他们讨论。

我们听了挺替佛山的企业感到骄傲,就是你在技术上已经很好,但是按照德国标准看,你只是德国工业4.0当中的那个工业1.0。但是华兴玻璃现在准备和西门子一起打造灯塔工厂,改造后就可以到工业3.5,到了工业3.5就能登顶大本营了。

李深华董事长也写了他认为如何应对疫情的文章,发表在《南方日报》。他认为应对危机靠平常功夫,不是靠什么特殊功夫,这个平常功夫就是在危机来之前就要下手。

能下手是认识上对危机要有认知,不是说病毒来了它是危机,战争也好,贸易战也好、病毒也好、疫情也好、山洪也好、海啸也好,这都是引爆点,关键是你的公司是什么状态,你状况不好,任何一个外部冲击你都可以垮台,所以要在外部冲击没发生之前天天练这一门平常功夫,有机会就要改,有机会就要改进,要把自己的健康在日常管理。

这个事情和全球疫情是一样的。全球现在有56万人因病毒死亡,一千多万人确诊。它的分布是有道理的。免疫力好的、健康的,总的来说感染机会就低,即使感染了也不会变严重,变严重也不容易死。你看出现大量死亡的人,很多本身基础健康就有问题的。

李董事长的这个哲理,我觉得是我们这次对疫情总结当中非常有深度的一次总结。他的具体经验大家可以找机会去学。

我觉得这些思考是这种疫情冲击下非常有价值的财富。他练了这么多年平常功,所以在这次疫情中可以表现出全国16个工厂连续不断生产,这是有说服力的。其他厂平时没有练怎么办?他的经验也是可以学的。你只要还没有死,你这个公司只要还在,一息残存,就可以练基本功。

这次调研座谈当中,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佛山“创二代”——承安铜业总经理周建新。他讲了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做了五件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第三件事,那就是磨刀,利用这个机会磨刀。

他说如果员工们整天去看那个疫情报道,就会越看越伤心,越看越害怕,精力分散。所以他就让员工时间花在学习上,就用阿里的钉钉软件将公司日常管理数字化,这也是很好的经验。

还有一家公司,南兴果仁。它专注做坚果,一做就是60年。这家公司成立之初,创始人是到香港闯荡。改革开放后,父辈回到佛山,看到许多妇女没有工作待在家里,于是在佛山设厂。南兴果仁首先是做外销,后来内需起来以后也在做内销。一粒坚果的生意就做了60年。

别以为一家公司用同样的办法做60年,他也不断在改进,不断在升级。事情很专注,但是做坚果的工具、技术、管理一直在改变。现在龙江在做村改,村改也是佛山将来品质革命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他们说,村改后公司就可以上更高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现在在“家家户户村村冒烟”的情况下施展不开。

平常功夫平常就可以练,疫情发生以后其实就转为平常。业务量掉下去三个月、两个月,剩下的时间做什么?练平常功夫。

三、善阵者不战

“善阵者不战”,教人下围棋,第一句话就是这句。企业最重要就是布局。局布好,仗不打就赢了;局布得不好,就没办法了。

在此次走访的佛山企业中,在布局方面,我认为值得学习的企业是蒙娜丽莎。今年4月,我们开线上讨论会时,蒙娜丽莎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旗康说,蒙娜丽莎还在广西投项目,三期的项目还要上。那时是3月,疫情形势还很严重。

当时,蒙娜丽莎的决策层内部还有不同意见。有人觉得天下都这样了,扩充的产能还有人要么?只有他们萧董事长一锤定音,“病毒早晚要走”。他不是医学专家,是通过常识判断。这样的疫情在人类历史上出过很多次,最后都没把人类干掉。所以,萧董事长第一句话就说“病毒早晚就要走的,投一个项目就要两三年,大家不要吵了,投!”蒙娜丽莎投了广西藤县,我专门把当地报纸招来看,藤县一片欢呼,好几个亿的项目,这是布阵。

这种“冬天”投资的战略思想,顺德企业家早就有了。第一个给我上这门课的是科龙的潘宁。有一次在成都开会,那时候大环境不好,到处都在砍产能。潘宁跑到成都发动机厂车间,说要把冰箱生产线伸到西南地区。他说,所有投资都应该“冬天”投。

编 辑:向坤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