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埃森哲:为什么工业互联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界面
  • 2020年7月6日 09:34

工联网消息(IItime) v 提到工业互联网,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机遇”与“变革”的代名词,又或者只是一个“不明觉厉”的概念。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在中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又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什么它被多方青睐,在企业层面的推广应用率却不高?政府应该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对此,界面商学院邀请到了埃森哲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工业X.0业务主管江崇龙先生,就以上问题做出分享。

江崇龙认为,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目前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只有在规模化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正向的投入产出比,因此,企业在短期内没有实现正的现金回报非常正常。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企业需要做好顶层规划,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设定清晰的战略,并建立起数字化的人才团队。毕竟,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业务的发展和转型。

--------------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过编辑和整理:

中国工业互联网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界面商学院:您是如何定义工业互联网的?

江崇龙:通常来说,工业互联网指的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从而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工业产品的物联网化,通过物联网的大数据平台,进行端到端的数据采集,推动企业产品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例如,卡特彼勒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矿山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对设备的运营状况和使用率进行透明化的管理。二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研、产、供、销)物联化,比如通过数据开发定制工业app,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业务转型,甚至对行业或外部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海尔的卡奥斯平台(COSMOPlat)便是通过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各运营环节,为企业提供云服务和解决方案。

界面商学院: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距离成熟和广泛的应用还有多远?

江崇龙:我认为仍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近几年,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得很快,国家也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平台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些创新应用和产业生态,比如部分企业在其内部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或打造行业专属及跨行业平台。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领军的企业,但是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早期,平台上的应用场景并不完善,使用平台的外部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其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工业互联网短期没有回报非常正常

界面商学院:埃森哲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助推下,未来15年,仅在制造业,物联网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增长,这个经济价值的创造逻辑是什么?

江崇龙:经济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使其业务模式从产品向服务转型,甚至从服务向平台模式转型,从而丰富客户服务的内容,为企业带来新的收入增长和利润来源。其次,工业互联网是企业变革和实现业务流程转型的技术基础。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使企业内部核心流程的运营效率提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并且提升企业业务运营的敏捷性,这可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机遇。

界面商学院:有分析报告指出,约有50%的制造企业无法评估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您是怎么看的?

江崇龙:由于工业互联网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企业想要利用它建设数字化场景也同样处于探索阶段。当系统化和场景化的规模应用还没有形成时,部分企业难以对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以及对其创造的业务价值进行评估,我认为是正常现象。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企业可能对为什么要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以及对想要实现的定位、解决的业务痛点没有清晰的认识。由于这些企业缺少顶层规划,所以难以评估工业互联网的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对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难以评估。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

界面商学院:您曾提到过,企业开发“物联网+”智能服务的一个很大挑战是如何变现。工业物联网现阶段是如何进行变现的?

江崇龙:从产品的互联互通方面来讲,产品的创新实际上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如今的产品已从功能性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这本身是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需求。比如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因此,使产品创新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必修课。

此外,基于智能产品的服务化转型和平台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当然在这个领域,很多企业和行业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在短期内没有实现正的现金回报,都是非常正常的。业务模式的转型,特别是基于平台的业务模式创新,实际上需要经历较长的投资阶段。因为要在规模化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比较正向的投入产出比。

工业互联网“推广难”的四大原因

界面商学院:埃森哲过去的一项研究发现,73%的受访企业尚未制定出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切实行动计划,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已制定全面战略,并配以相应投资。您怎么看待这种“推广难”的现象?

江崇龙:首先,很多企业缺乏顶层规划,只是基于非常单一的场景和技术进行试点项目,无法实现数据的贯通和核心业务的协同,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

第二,相关技术依旧处于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包括在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5G网络技术等。当然这些技术本身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各行业和企业的积累还是比较薄弱的。

第三,许多企业的业务模式不是很清晰,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企业业务的结合不够紧密。这些企业对行业价值链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本身的定位并不清晰,或者仍保留着以产品为核心的固有思维,但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它们所预期的那样。还有的企业什么都想做,希望把所有企业都纳入自己的平台,成为该平台或生态系统的集成方。但在现实中,企业对自己的定位与行业对该企业的定位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投入很大,但平台在行业里的接受度比较低的情况。

第四,工业互联网所需的创新人才也比较匮乏。工业互联网的推广需要拥有多种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团队,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人才以外,还需要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人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人才,工业应用开发运维的人才等等。部分传统制造企业,一方面很难吸引行业里本身就比较稀缺的人才,另外它们自身也缺乏培养专业化人才的经验。想要搭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创新,一步一步丰富平台的应用,持续地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企业如果不能建立数字化的人才梯队,就无法做到这些。

界面商学院:企业该如何应对以上挑战?

江崇龙:首先企业需要做顶层规划,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设定清晰的战略,对工业互联网建设有清晰的蓝图和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其次,建立起实施工业互联网的组织保障。这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建立起数字化的人才团队。对很多企业来说,建立起规模化的数字化团队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在早期请外部的咨询公司进行规划,共同创新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三,还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实施,推动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转型。

这样一来,技术、流程、人才和文化就能够协同发展,这也便于更好地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推广。毕竟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实现企业业务的发展和转型。

编 辑:向坤
[1]  [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