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工业互联网:通往先进制造之门
核心观点
新冠疫情将深刻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新冠疫情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短期影响在供给侧,疫情对国内企业复 工复产造成障碍,通过影响劳动力要素和物流要素,造成短期产能波动。中期影响在需求 侧,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海外经济受到冲击,一方面外需收缩,影响我国出口;另一方 面,全球产业链开始出现局部停摆,造成上游库存积压,下游生产延后。长期影响在于全 球制造业格局的重塑,疫情之下,各国开始意识到特殊时期制造业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加 之美国本身具有制造业回流的政治诉求,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推动部分行业的制造业回流。如果疫情持续更长时间,我们必须考虑一种极端情形,即逆全球化 的开启,在这种情形下,那么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和提质增效,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新基建担负着补短板、促转型的历史使命
传统基建稳需求、注重补短板,新基建关注新兴产业、谋未来发展。我们认为,以 5G 网 络、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和智能化产业应用将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在 2020 年特殊的经济形势下,新基建肩负着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 对于新基建的实质, 我们建议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瞻远瞩的视角去看待,新基建有望承担的是加速社会及经济结 构优化和升级的重任,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将对中国产生历史性影响。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时代的呼唤
工业发展是支撑国家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其中制造业则是促进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 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制造业具有体量大、增速稳、容纳就 业多的特点,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99 万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 31.7 万亿元,占 GDP 的 32%,可以说工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 支柱。
目前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制造业产业初期凭借劳 动力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优势已经被逐渐削弱,制造业提质增效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供给端,“人口红利”稀释,“工程师红利”仍存。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长期对外开放, 国际交流的积累,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2019 年超过 64 万人,海外学成归国人 数增长迅猛,2018 年达到 50 万人。高素质人才供给充裕,为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 级提供了基础。
需求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空间大。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制造业 重点领域骨干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为 68.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 49.2%,传统行 业 IT 投入强度较低,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政策端,国家重视程度高。2015 年以来关于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不断出炉。工信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要求到 2020 年,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 实现数字化制造。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应达到: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 70%;关 键工序数字化率超过 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 20%。
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各个领域之间的纽带
工业互联网设计范围广泛,能够与其他新基建要素融合。智能制造升级所需要重点投入的 领域可概括为“云”、“网”、“端”三大领域:一是“云”: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二是“网”:覆盖产业链整体的工业互联网;三是“端”:与工业互联网融为一体的工业机器人(13.780, -0.12, -0.86%)、智能 机床等工业智能终端设备。工业互联网是连接智能制造产业“云”与“端”的纽带,通过 平台、软件、数据、算法将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和信息(供应链管理)互联,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制造的关键
工业互联网内涵丰富,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 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通常是指能够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 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涵盖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通信、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工业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