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工业互联网深度报告:智造升级,科技赋能主旋律
  • 未来智库
  • 2020年5月27日 11:16

工联网消息(IItime)

一 新基建政策驱动,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 超万亿

1.1 工业互联网政策频发,成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互联网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政策频发。今年以来工业互 联网相关政策频发,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3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 4 月发改委发布推动企业“上 云用数赋智”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5 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发 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比 2018/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工业互联网的内容,我们认为“为制造业转型升 级赋能”的核心思想没有改变,在关注重点上从“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到了“工业 互联网”全领域,也从侧面反映了工业互联网的地位提升。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在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 建设更加迫在眉睫。当前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持续发布,有望促使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 IT、OT、CT 技术的融合,有望转变企业生产制造模式,是新基建 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本质是 IT、CT、OT 技术的三重融合,通过 CT(通 信技术)连接企业内外各类数据,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据打 通,依托 IT(信息技术)针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并与 OT(生产管理技术) 结合,使得过去生产制造过程中隐形的工艺和经验能够显性化、数字化、可复用、 可预测,最终形成工业经验和机理模型的沉淀,赋能和改造传统的工业体系,帮助 企业多、快、好、省,创造更多价值。

工业互联网有望转变企业生产制造模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智能化生 产:企业制造模式由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个性化定制: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由规模化定制向个性化定制转变,实现以用户 为中心的按需生产,有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解决企业的库存和产能问 题;3)网络化协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由地理集聚向网络集聚转变,工厂不再是 企业生产制造的唯一中心,通过产业链协同、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有效降低资 源获取成本,打破企业的疆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4)服务化延伸:企业商业 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拓展,通过产品上的智能模块,实现售后的多样化服务,拓 展企业利润空间。

因此,工业互联网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基建的概念 屡被提及,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作为守住“六保”底线、完成“六稳” 工作的主要投资方向,再次获得从政府到社会的重视。2020 年 4 月发改委权威定 义了新基建的内涵,其中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网络基础设施之一,成为新基建 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国内政策逐步完善

从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 4.0 到《中国制造 2025》,工业互联网一直是智 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源于美国,2012 年由 GE 率先提出。随后以 GE 为 代表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试图依托其强大的 IT 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通 用平台。2013 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 4.0”的概念,预计投资 2 亿欧元,推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 自组织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试图依靠强大制造业基础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结合中国实际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使中国从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这些政策的背后,工业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 载体,始终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中国制造 2025》中就已经提及,“促进工业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 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因此,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顶层政策的延续, 也是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环节。

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 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目标,同时针对 2020 年以及 2025 年的发 展任务做了明确的规定。随后,工信部于次年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针对国务院的政策进行了具体的落实和细分。在此之后,一系列 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工信部先后发布了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 安全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地方政府通过网络提速降费、上云优惠券、产业基金等形 式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我们认为,随着政策体系的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在步 入快车道。

 1.3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加快,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快于顶层政策规划,提前并超额完成 2020 年目标。我们对比 了两份顶层政策规划(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 网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与当前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之间的差异,发现大部分政策目标已经提前并且超额完成。其中, 尤其以标识解析的发展速度最快。标识解析赋予了每个设备独特的网络位置,类似于 互联网中的 DNS 域名和手机中的 SIM 卡,是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 已经完成 5 个国家顶级节点、55 个二级节点的上线运营,接入设备的标识注册量超过 37 亿个,远超顶层政策中 2020 年 5 个顶级节点、10 个二级节点、20 亿标识注册量的 规划。此外,目前我国还完成了 10 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遴选、153 个 试点示范项目的评选、4 个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建设,提前完成了顶层政策的规划。因 此,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在政策驱动下建设进程有望逐渐加快。

 我们测算 2025 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24 万亿,发展空间广 阔。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19 年预计工 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的网络、平台、安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增 加值达到 5361 亿元,2020 年预计达到 6520 亿元。我们认为到 2025 年,工业互联网核 心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24 万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 年中国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共 37.28 万家,企业平均年收入为 28374.46 万元。我们假设到 2025 年,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均会在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有所投入。另外根据 GE 提出的“1%理论” (即工业企业 1%的信息化投入即可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我们假设企业投入资金占 总收入的 1%,即 284 万元,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25 年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望 达到 10578 亿元。此外,结合 2025 年百万企业上云的目标,测算小微企业 2025 年部 署工业互联网的数量达到62.72万家,假设每家投入的金额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 即 28 万元,则小微企业 2025 年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779.65 亿元,两者合 计接近 1.24 万亿,发展空间广阔。

  二 5G、AI、云计算打破技术瓶颈,工业互联 网赋能千行百业

2.1 5G 打破通信技术瓶颈,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造新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制约工业互联网泛在连接。早期的物联网通信主要应用 RFID 等单 向、半双工的通信技术,相对可以传递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随后,各类 WLAN(无线 局域网)技术例如蓝牙、ZigBee、WiFi 等不断发展,使得工厂设备的感知和监测成为 可能。但是,WLAN 技术传输距离有限,难以做到长距离的数据采集。为了解决传输 距离的问题,LPWAN(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应运而生。其中,NB-IOT 通过蜂窝移动 网络进行传输,可以支持每小区 5 万个终端的连接能力,信号覆盖范围也更加广泛, 能够应用在智能电表、智能路灯、智能烟感、智慧水务等远距离物联场景。但 NB-IOT 的传输带宽仅有 200KHz,峰值速率仅有 250Kbps,且移动性能较差,对于需要视频语 音实时交互、移动范围较大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如工厂自动巡检、无人运输、智能 制造等则力有不逮。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至今,在传输距离、传输带宽和速率方 面达到了瓶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编 辑:向坤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