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面向工业制造的端到端新 基础架构,有望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可以把工业互联网平台与 PC 互 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IT 基础架构做类比。
1)在交互和数据采集方面,从 PC 互联网时代的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发展到移 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触摸屏,而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信息交互主要依靠边缘层的各 类工业制造设备和数据采集传感器。对比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带来的价值, 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海量数据将产生巨大的网络价值。
2)在算力资源方面,PC 互联网主要依靠台式电脑主机和私有化的服务器,移动 互联网的算力支撑主要是手机端的芯片,以及云端的服务器。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则 是云平台在工业体系中的落地,其算力支撑主要是依靠 IaaS 层的云基础设施,如高性 能的服务器集群等。
3)在操作系统方面,PC 互联网主要是 Windows 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 依靠 Android 和 iOS 系统,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操作系统则是工业 PaaS 平台。工业 PaaS 平台可以提供工业大数据系统、数据建模分析、应用组件开发和微服务组件库的 各类功能组件,为工业机理的沉淀和上层 APP 的开发提供了平台支撑,具有核心价值。
4)在应用软件方面,PC 互联网基于 Windows 系统开发出办公软件 Office 系统, 辅助设计软件、娱乐信息软件等等。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在 Android 和 iOS 两大生态体 系中,孵化出了一系列杀手级的应用软件。工业互联网同样可以基于工业 PaaS 平台, 产生一系列面向各类工业制造场景、功能各异的工业 APP。工业 APP 通过工业数据建 模优化,封装了解决特定问题的流程、逻辑、数据、经验、算法、知识等工业技术, 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实则构建了一个面向工业制造的端到端的基础新架构,有 望重构企业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
3.2 工业互联网平台四类参与者:软件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主要有四类参与者,依托各自优势开展不同方向的平台应用:
1)装备制造/自动化企业:以设备联网为切入点。装备制造和自动化企业沉淀了 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工业系统,因此具有丰富的工业知识、经验和模型。这些企业首先 从自身的设备入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底层设备数据的采集集成,通过对自身 设备的联网应用,积累宝贵的经验,再逐步对外赋能。例如徐工集团的 Xrea 工业互联 网平台,核心能力即是强大的边缘设备接入能力,主要应用于设备状态监控、生产制 造工艺的优化等应用场景。
2)龙头制造企业:以产业链协同为切入点。龙头制造企业在产业中拥有强大的话 语权,聚集了上下游供应链和客户的广泛产业生态,同时本身也在持续进行数字化转 型。因此,龙头制造企业往往会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作为切入点,构建工业互联网 平台,聚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在赋能产业链的同时,也为自 身的降本增效带来实际的效果。例如海尔的 COSMOPLAT 平台,将客户需求、产品订 单、合作生产、原料供应、产品射界、生产组装和智能分析等环节互联起来,进行实 时通信和分析,满足了客户规模化定制的需求,也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环节成本 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
3)软件企业:以业务上云和流程优化为切入点。软件企业在企业前期的信息化转 型中就已经凭借各类生产管理软件介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链等各个业务环节。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企业首先会促使企业将传统的各类业务软件云化,打通各 业务环节,实现数据的交互。在此基础上,软件企业可以提供各类业务优化的分析工 具,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层到生产层的纵向数据挖掘和流程优化。例如用友的精智工 业互联网平台,依托 iUAP 新型 PaaS 平台,以及 NC Cloud 等云 ERP 和管理软件,为 企业打造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实现企业营销、采购、人力、财务等各个 业务领域的协同管理和优化。
4)ICT 企业:以新兴通用信息技术为切入点。ICT 企业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信息技 术实力与软件算法开发能力,适合为企业提供通用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如 5G、人工 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能力。ICT 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 PaaS 层构建各类 AI 大数据的分析组件,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优化提供强大 的算法和模型工具,从而实现平台价值。例如阿里云的 supET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 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分析计算能力,依托云计算、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 术,打造 ET 工业大脑,赋能企业的降本增效。
软件企业兼具 IT 技术和行业 know-how,在平台建设中更具竞争优势。对比四类 参与者的能力特点,我们认为传统软件企业更具有应用落地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三点:
1)对比装备自动化企业和龙头制造企业,软件企业 IT 技术储备更强。软件企业 在 IT 技术的储备和研发投入上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有望构建通用化的技术能 力,为企业提供 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实现跨行业、 跨领域的平台应用落地。而装备自动化和龙头制造企业更多聚焦于特定的行业,横向 拓展会受制于对工业机理和 IT 技术的欠缺。
2)对比 ICT 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落地能力更强。软件企业早在企业信息化转型 时就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制造体系中,具有更加深刻的行业 know-how,在工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工业机理模型的认识更为深刻,相应的落地实施能力也更强。 而 ICT 技术企业更加侧重于通用技术平台的打造,对企业的业务痛点和工业机理模型 的打造尚有欠缺,因此在真正的应用落地实施方面软件企业更具优势。
3)软件企业更具平台变现能力:专业服务贡献稳定现金流,功能订阅打开盈利空 间。由于工业体系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变现模式主要仍是以专 业服务为主,未来逐渐向功能订阅转变。专业服务主要是指基于平台的系统集成,本 质还是一种定制化的项目制服务模式。而功能订阅分为三类,一类是云 IaaS 资源的租 用服务,一类是功能组件的订阅,一类是工业 APP 和工业 SaaS 的订阅。
我们认为软件企业在变现能力上更具优势。一方面,软件企业本身就已经在为企 业开展定制化的系统集成项目,因此通过专业服务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是软件企 业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为软件企业贡献稳定的现金流。而对于其他三类企业而言, 这种定制化的系统集成服务,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和业务流程,实施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软件企业在工业 SaaS 软件的订阅上具有先发优势。软件企业在起步阶 段可以优先将原本的企业生产管理软件云化,通过订阅模式降低软件使用成本,获取 更多的客户。随后可以在原有的云化软件基础上叠加更多的 AI、大数据分析等应用模 块,提升云化软件的使用价值。这种软件云化的先发优势,是其他几类参与者所不具 备的。未来,软件企业还可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更多云原生的工业 APP,丰 富平台的应用场景,从而打开长期盈利的空间。
四 首推十大双跨平台,关注工业互联网全产业 链投资价值
4.1 平台层:十大双跨平台更具投资价值
十大双跨平台是工业互联网政平台建设的典型代表,入围企业将显著受益于政策 扶持。我们在前文中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而十大 双跨平台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的典型代表。201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 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工业 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支持建设 10 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成一批支撑企 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平台。”因此,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 平台的评选工作是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落地的典型代表。2019 年 8 月,工信部 公布了 2019 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清单,十大双跨平台落地。我们认为, 十大双跨平台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标杆和典型代表,入围企业将显著受益于政 策的扶持。